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的汇报,去年预拌混凝土行业整体发展形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但是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发展瓶颈和阻力,并具体指出了预拌混凝土行业面临的三大危机,如不加以重视并合理解决,整个行业将会在经济环境新常态下,发展举步维艰。
第一,预拌混凝土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产能利用率逐年降低。
据初步统计,我国混凝土生产企业已达9600余家,年设计生产能力50多亿立方米,2014年规模以上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累计产量为15.54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39%,增速比2013年回落11.1%,产能实际利用率约为三分之一且呈下降趋势,而人均混凝土消耗量却已达到每年近4吨。做为长期依赖固定资产拉动的产业,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形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预拌混凝土产业与其他大部分制造业一样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和市场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的困局,许多过去潜在的问题凸显,矛盾更加激化。
第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且逐年累加。
统计显示,2014年前9个月行业应收账款增长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达4.8个百分点,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8次,低于上年同期0.3次,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凸显行业企业资金运转效率下降,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财务面临较大风险,行业经营风险已在高位累积。行业中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一直以来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拖欠各种款项成为行业的“毒瘤”和顽疾,不仅严重制约行业的良性发展,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坏账、呆账形成带来较高风险。
第三,混凝土工程质量乱象丛生。
预拌混凝土质量难于保障,乱象丛生,如在不少建筑生产现场的混凝土施工人员,为加快施工进度,在工地上往混凝土中注水,导致混凝土离析现象严重;明目张胆操作混凝土“阴阳配合比”;原材料以次充好等恶劣行为已是混凝土行业大行其道的“潜规则”。此外,有些混凝土企业设专人编造数据和文件来应对检查和评比;甚至为降低成本全然不顾混凝土生产需要而改变配料和工艺,致使混凝土质量下滑而有关各方并不知情;还有一些骨料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完全不按混凝土质量的要求生产石料,质量波动大。
在行业经年积累的产能严重过剩、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且逐年累加、混凝土工程质量隐患等三大积弊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预拌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巨障。同时,需求的萎缩使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雪上加霜,建筑业“营改增”也将给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和挑战。
在认真听取汇报并经过与会人员讨论过后,乔龙德作了总结性的讲话。他首先肯定了混凝土行业去年整体运行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并重点就行业存在的三大结症作了分析,他指出,预拌混凝土行业目前出现的三大结症,并非今日突然发生,而是长年累月堆积的顽症,需要多方合力、稳步有序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比如合力搭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平台;规范行业准入门槛和条件,推进准入规范的颁布;与相关部门共同加快混凝土标准的细化和完善等。
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要发布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导向目录,从目录上让落后产能出局。同时,还要利用好联合会系统专业协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协同工作、形成建材优势,独特的开拓与创新,在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的同时增加话语权。要进一步发挥协会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行业自律办法,在减少应收账款、推进行业自律、反对恶性价格竞争等方面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